作者:楊昊
(政大東亞所副教授暨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東南亞研究中心執行長)
二零一七年的八月八日,是東協成立五十週年的紀念日,十個會員國同時舉辦了各項慶祝活動,紀念過去五十年來的努力與成果。
的確,一個區域組織能從鬆散的論壇協會,轉型成具有集體願景與行動計畫的區域共同體,誠屬不易。
儘管外界時常將東協區域整合的路徑與歐盟超國家主義的運作模式相比;不可否認地,東協內部的迥異政經背景與社會文明特色,數十年來堅守同中存異、靈活斡旋在大國政治中的生存原則,使其能在逐日複雜的亞太權力結構中保有一席之地,這也證明了東協早已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對於東協而言,共同體的發展願景以及願景的逐步落實,是第一個五十年的挑戰,同時也是下一個五十年仍須面對的工作重點。
如同《東協2025年整體連結計畫》(Master Plan on ASEAN Connectivity 2025, MPAC 2025)所臚列的各項基礎建設需求與重點議題,如何藉由強化永續基礎建設、數位創新、優質運籌、管制規範、以及人員移動等五大領域的深耕、升級、與深化,盡早讓共同體的發展大步前行,使國家獲益、讓人民有感,這些都是東協領導人念茲在茲的核心關切。
除了共同體內部經濟社會的發展,地緣政治與安全情勢的穩固,是確保區域繁榮能永續存在的基礎。
不可否認地,南海爭端作為東協第一個五十年尚未解決的舊困局,始終如芒刺在背,挑戰東協共同體的核心地位(ASEAN Centrality)與團結氛圍。
菲律賓與中國自2013年起在常設仲裁庭的角力直到去年有了判決,但2016年的判決並不代表南海爭端已經解決。
今年5月,中國媒體釋出中國與東協在《南海各方行為準則》(Code of Conduct, CoC)的「框架」(framework)文件討論的進度方面,已經達成初步共識。不過,各方在當時對這份文件的內容卻是要求保密,不對外公開。
直到8月,於馬尼拉召開的東協外長會議,正式通過了這份框架文件,設定綱領性的內容,其中包含了《南海各方行為準則》與《南海各方行為宣言》(DoC)的關連性;勾勒準則的主要內容如促進互信、海事安全與航行自由等具體目標;尊重各方主權、作為非領土爭端解決機制的定位、落實《宣言》等主要原則;以及合作的義務與推動務實海事合作的宣示等。
此一框架文件的釋出,在東南亞智庫與政策社群網絡中引起兩派不同立場的論辯。傾向樂觀論者認為,中國與東協雙方協商多年,能在東協成立五十週年的今天促成框架文件,不僅「聊勝於無」,同時也為未來的雙邊談判設定了重要的基礎。
相較之下,傾向悲觀論者則主張,框架文件的內容彰顯出雙方角力許久的舊困局仍然未解,它的通過更意味著「邁向開始的結束」(the end of the beginning),亦即《準則》具體內容的共識與協商仍遙遙無期。
東協五十年來的舊困局,並沒有因為歡慶週年里程碑的眾聲喧嘩而自動解決;而下一個五十年的新挑戰,以及對於共同體團結與核心地位的考驗,將有賴新一代領導人的集體政治決心與具前瞻性的戰略抉擇。
以下文章來自: https://tw.news.yahoo.com/%E6%9D%B1%E5%8D%94%E4%BA%94%E5%8D%81%E5%B9%B4%E7%9A%84%E8%88%8A%E5%9B%B0%E華全生技畜產有限公司殺菌 乳酸菌乳酸菌繁殖
留言列表